中文

EN

可见的浪漫: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浪漫

策展人:房方

展览时间丨:2022年12月30日—2023年3月12日


展览地点丨: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(北京)、北京友谊商店


参展艺术家丨:

董希文(b.1914) 戴泽(b.1922) 韦启美(b.1923) 刘焕章(b.1930) 杨雨澍(b.1944) 刘香成(b.1951)

黄锐(b.1952) 张伟(b.1952) 王鲁炎(b.1956) 李珊(b.1957) 赵刚(b.1961) 梁缨(b.1961) 展望(b.1962)

王玉平(b.1962) 尹秀珍(b.1963) 刘小东(b.1963) 刘野(b.1964) 刘锋植(b.1964) 姜杰(b.1965)

赵半狄(b.1966) 喻红(b.1966) 冯梦波(b.1966) 宋冬(b.1966) 张晖(b.1968) 尹朝阳(b.1970)

仝天庆(b.1972) 欧阳春(b.1974) 黄宇兴(b.1975) 温凌(b.1976) 庞宽(b.1976) 彭磊(b.1976)

宋琨(b.1977) 梁远苇(b.1977) 仇晓飞(b.1977) 王一凡(b.1978) 吴笛(b.1979) 马秋莎(b.1982)

潘琳(b.1986) 萧涵秋(b.1986)


浪漫,也称罗曼蒂克,据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一个现代汉语词汇。浪漫有多少种,浪漫是什么样儿,浪漫可否被定义、有没有固定模式?本展的初衷是从散乱的美术史篇章里,查找出不同代际、不同性别、不同群体的艺术家,将他们完成于北京的作品汇聚一堂,并冠之以浪漫;这既是对浪漫的一次反刍,又是对北京的再次审视:这座1949年更名的伟大都市,保有多少可见的浪漫记忆与想象?


展出的50件(组)作品,包括绘画、摄影、雕塑、装置和录像等多种媒介,创作年代分布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各个时期,最早的一件作品是戴泽作于1953年的水彩画《中央美术学院》;这些作品被设置于相隔30余公里的两个不同地点:其一,位于市中心东长安街北侧的北京友谊商店,在这座始建于1964年的“中国首家大型涉外零售企业”的商铺搬迁腾退后不久,它前所未有地变为一个展示当代艺术的临时场所;其二,位于市郊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,在毗邻首都机场的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新建的展厅内,搭建起一个带有不同形状“月亮门”的北京旧式院落。


每一件艺术作品,既有其在艺术系统内部的坐标,也有其所处社会历史时空的定位,策展人试图提取和显现这些信息,逐一为每一件(组)展品编写了简短的文字介绍,在看作品之外,增加了一种阅读的可能性,并希望在“看”与“读”的双重作用下,去接近展览中的39位创作者,渴望以他们那些曾经有过的记忆与想象,来激活观者各自的记忆与想象。

没有更多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