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

EN

大地热流: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

策展人:龙星如

空间设计丨 沈军

策展助理丨魏逸丰

展览时间丨2022年12月31日—2023年3月12日

展览地点丨北京友谊社区(原北京友谊商店)

参展艺术家

Tega Brian/陈欣&张文心/陈哲/ Fragment.in/高峰/贺子珂/金雅瑛(Ayoung Kim)/

Johannes Langkamp/李启菁/龙盼/Anastasia Mityukova/ Christoph Oeschger/

朴在勋(Jaehun Park)/Susan Schuppli/施政/Jakob Kudsk Steensen/赵玉

“大地热流: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”是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的艺术与科技单元。

展览“大地热流”从北京特有的冬季供暖地貌出发,尝试讨论热量媒介如何成为我们理解技术文化和生态现状的视角,并通过动态“热流”的视角,邀请你共同展开一次关于融化的旅行。 在旅程中,想象中的热联觉生物将同你们一起感受温度,追踪热量如何作为当代科技系统的伏笔而存在,并推想与“热”息息相关的熵与时间。每件作品都被纳入关于“融化”的叙事,“融化”可能改变对象的形态,或者让隐藏之物显现。可能剧烈,也可能寂静,正如技术本身同时作为一种动态的形塑性力量和揭示性力量而存在。

北京得天独厚的冬季暖阳会挥洒入在展厅更“热”的一侧,这里的作品探讨着我们的数字基础设施(数据中心、网络交换、光纤)如何无时无刻不在汲取星球能量,并构筑趋于稳定的热量环境。《辐射生物》用生命体对太阳辐射的反应来比喻我们 对于电磁信号的依赖,《铜树》提醒着我们支撑光缆和导线的 铜元素如何从地脉生出,《多孔性溪谷》甚至想象了一种一半 是矿物实体,一半是数字比特的活元素如何游走。当《追踪模 拟太阳》用黑色空洞来替换人类视觉光谱中炙热的太阳时,《永 恒的一日》却用一则荒诞不经的寓言暗示太阳耀斑爆发与电子 系统之间致命性的关系。

《被捕获的自然》提示我们人造的“冷 / 热”系统如何持续创造 着一种更为温和与宜人的生活环境,然而,这些调控技术也裹 挟在这颗行星天然的冷热流动中——水、风甚至洋流都在冷却 着轰隆作响的机房,光刻机依赖的氖也依靠分离设备对空气的 低温蒸馏(《不要爱恋那氤氲的辉光》)。这种能量的镶嵌关系, 暗示着人造技术环境脆弱的阴面,也引我们通向展厅更幽深寒 冷的一侧。在这一侧,我们通过调控温度和热能所创造的稳定 环境开始被扰动与扭转。远程地下服务器滋生的生命通过液体 进入人们的皮肤(《恐水症》),三组与冰川相关的作品则描 摹了冰层所凝固的关于能源开采、冷战设施和远古微生物的历 史。

当那座计算机渲染的冰山同格林兰峡湾一般寂静坍塌(《熔于 时间》),抑或计算机里的烟花无声散放(《烟花宇宙》), 我们似乎感知到大地天然蕴藏着熵增的势能和逆熵的渴望,以 及二者之间的张力,正如《濒危植物标本库》试图存储植物的 生命,这种存储的有效性却依赖太阳的节律。在自然光源退散后, 人造光源亮起前(《关于 891 次黄昏心灵活动的百科全书》) 的混沌地带,在所有机器生成的文字随着热敏纸暴露在空气而 成为模糊团块的瞬间(《一声叹息》),人们重新站在大地的 热流之中,透过它去理解太阳辐射与岩石圈热结构之间的垂直 空间里,极地冻土与赤道艳阳之间的地理疆域内,我们的技术 和生态系统中所承载的万象,及其所见证的年岁。

没有更多了